时间:2023-04-10 15:43:11 | 浏览:865
过去一年,中央和地方为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重大政策,中国房地产报融媒中心评出2022年国内十大新闻,所选事件具有全局性、典型性,对行业影响深远。
1.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2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第五轮中国-欧盟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上发表书面致辞时说,对于2023年中国经济实现整体性好转,我们极有信心。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城镇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有足够需求空间为房地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撑。来自高层的声音提振了市场信心。
2.中央财办:要充分认识到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闭幕,12月19日,经济决策最核心部门——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即通过新华社向外界发布对于会议精神和当前经济热点问题的深入解读。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要充分认识到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性,要做好应对工作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2022年已出台的政策要持续抓好,2023年还将出台新举措,侧重研究解决改善房企资产负债状况。这次解读信息量很大,干货多,立即在市场和企业中产生了积极效应。
3.“金融十六条”支持房地产融资
1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涵盖了6大方面内容,涉及房地产开发贷、个人贷款、存量融资展期、信托融资、债券融资、保交楼专项借款、保护个人征信、延长贷款集中制、住房租赁金融等共计16条措施。随后,信贷、债券、股权融资“三支箭”渐次落地。万科等多家房企借机发出定增、配股方案。根据统计,目前银行给予房企的授信资金已经超过4万亿元,楼市信心已经从供给端恢复,接下来需求端将获得更多活力。
4.“卖一买一”可退个税
9月3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支持居民换购住房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提出自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对出售自有住房并在现住房出售后1年内在市场重新购买住房的纳税人,对其出售现住房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予以退税优惠。其中,新购住房金额大于或等于现住房转让金额的,全部退还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新购住房金额小于现住房转让金额的,按新购住房金额占现住房转让金额的比例退还出售现住房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这项政策降低购房成本,减轻了住房消费者的税负。
5.“房企借壳上市”重获启动
12月21日,证监会召开党委会议提出,大力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抓好资本市场各项支持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助力房地产发展模式转型。全面落实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继续实施民企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和支持工具,更好推进央地合作增信共同支持民营房企发债。落实好已出台的房企股权融资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房企“借壳”已上市房企,允许房地产和建筑等密切相关行业上市公司实施涉房重组。加快打造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板块。这意味着在2010年被叫停的“房企借壳上市”重获启动。
6.两次降低房贷利率
5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于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9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再次联合发布通知,决定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符合条件的城市政府,可自主决定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政策有利于减少居民利息支出,更好地支持了刚性住房需求和楼市消费。
7.“保交楼”首次写入政治局文件
2022年7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这是“保交楼”首次被写入政治局会议内容,意义重大。此后,石家庄、郑州等多个城市陆续出台“保交楼”的相关政策措施,并纷纷设立纾困基金。
8.预售资金监管更加灵活
11月14日,银保监会、住建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商业银行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商业银行可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在充分评估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财务状况、声誉风险等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决策,与优质房地产企业开展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业务;房地产企业要按规定使用保函置换的预售监管资金,优先用于项目工程建设、偿还项目到期债务等,不得用于购置土地、新增其他投资、偿还股东借款等。此次政策的出台,不仅能为优质房企缓解流动性压力,对市场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还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9.首批保租房REITs正式发售
8月16日,国内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正式公开发售,受到市场资金的追捧。3只产品分别为华夏北京保障房REIT、中金厦门安居REIT和红土深圳安居REIT,预计募资总额约38亿元,截至当日下午,3只产品的公众投资者认购全部超募。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底层资产的公募REITs顺利上市,标志着国内公募REITs覆盖的基础设施类型及底层资产正在加速扩容,更重要的是,标志着我国住房租赁产业“投-融-建-管-退”的闭环正式合拢,也意味着产业的金融链路得到打通,有力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长久健康发展。
10.限购政策放松或取消成主流
12月26日,东莞市住建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通知》,限购区域全部暂停实行商品住房限购政策。这意味着东莞市全域放开住房限购。在东莞之前,西安、杭州、南京等热点城市也调整了限购政策,新一轮需求端的政策纾困已经开始。据中指院统计,已有50城发布超百条限购优化政策,其中,放松限购的省会城市达到16个。
有的人,为了给房地产站台,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了。近期,某媒体爆了个大新闻:“房价结束11个月连跌,住宅均价上涨4.1%,住宅销售面积增速大幅回升26.2个百分点”一些自媒体也开始起哄,搞出一些骇人听闻的标题:“大会定调,房价又要涨了?”“房价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房地产市场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在过去的几年中,房地产市场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和整顿。但是,近期房价开始回升,很多人也认为房地产市场即将迎来一个买房就赚的时代。这样的一种趋势引起了人
文 | 刘建中 陈汐2020年,房地产行情火热。民营房企借了大量债务,盲目扩大规模。当时的普遍情况是,企业拥有一块钱却要干五块钱的事。2020年,房地产行业已经乱象丛生。有的企业,一个投资10亿元的项目,启动资金不到3000万元,即一块钱干
前言:一个很奇怪的现象,2020年之前,中国的楼市像火箭一样,到处开发,不管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都在大量的拆迁,大量得建设,房产中介满大街都是,连扫地的阿姨都在分析国内的房价走势。2020年后随着调控的逐渐收紧,房子的交易量开始下滑,
#2月财经新势力#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579篇原创文章2023年,就在多地楼市出现明显复苏,中介和舆论开始躁动,准备酝酿和迎接新一轮似乎即将到来的房价行情的同时,一些关键而又微妙的国家动向,正在发生。关于楼市回暖这事儿,值得开篇展开聊几句。年
■王海洋9月29日至30日,央行、财政部、国税总局等部门接连发布三重“购房大礼包”:一是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二是对出售自有住房并在现住房出售后1年内在市场重新购买住房的纳税人,对其出售现住房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予以退税优惠;三是下调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474篇原创文章:2022年,正式进入倒计时,随着最后一个工作日(12月30日)的结束,留给这个一言难尽的年份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还有最后一天,就将迎来全新的一年,还有不到22天,对于所有中国民众心心念念的辞旧迎新重要节日
列位欢迎来到照理说事。2022年我国房地产进入到冰冻期,有大量的开发商遭遇到资金链的问题,不管他们如何降价打折,包括银行降利率、降首付,房子是越来越难卖了。当然很多人也把这归结为疫情,毕竟疫情期间大家收入锐减,前方看不到希望,所以房子跌那是
自从1998年开始,我国结束了福利分房时代,并积极推动了房地产市场化改革。而第一次房改带来的好处是,老百姓的居住面积有了很大的改善,从之前人均6-7平米,扩大到了现在人均39平米。此外,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之后,我国的经济在楼市的带动之下,得到
2022年4月29日,政治局召开了“经济分析会”,并同时发出了“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的政策指示。结果真的“一夜之间,就全松了”。首先是“二线城市”的沈阳,几乎是连夜发出通知:从4月29日,外地人在沈阳买房全面不限购,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