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8 17:33:21 | 浏览:561
壮族三月三
“壮族三月三”是扶绥壮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民族节日,统称为“三月三”歌圩。
“三月三”到来时,扶绥各地会举办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
除了歌圩,人们还会祭祖扫墓。壮族扫墓,内容十分丰富。通常是老少带着祭品来到墓地,其仪式主要有:除草添土,修整墓地,烧香上坟,供上祭品,跪拜敬酒,焚烧钱物,插标挂钱,燃放鞭炮,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幸福安康。
“三月三”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饭。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东门斗鸡节
东门斗鸡节为扶绥县东门镇传统游艺性节目,又名“斗鸡赛会”。每年,各村自发组织斗鸡比赛,获得冠军的公鸡被誉为“鸡王”。
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人们纷纷请“鸡王”到家里啼叫,祈祷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增寿发财、出入平安。
传说,东晋咸和三年(328年),东门蜈蚣、蝗虫泛滥成灾,农作物被破坏,民不聊生。农历十月初八,玉帝派宝葫芦仙翁下凡到东门降服虫魔,仙翁把宝葫芦中的仙丹喂给啼叫最响亮的公鸡吃,这只公鸡精神倍增,百毒不惧,日夜不停地捕食害虫。49天后,这只公鸡因劳累过度而死去,化成东门公鸡山。为了纪念这只公鸡,东门人把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定为斗鸡节。
壮乡歌坡会
扶绥壮家人能歌善舞,每年都会聚集到一起,举行歌坡会,以歌会友,以歌传情。
传说唐代渠黎驮河村有个刘三妹,自幼父母双亡,与兄相依为命,三妹才貌出众,善唱山歌,后因歌生事,被兄推下左江而亡,人们在寻找三妹时在附近山洞里发现一块隆起的似坟墓的大石头,人们认为神仙怜悯三妹就把她葬于此。后人们为了纪念三妹,每年三、四月间便到三妹墓前唱三歌,后逐渐发展为歌坡。
歌坡的山歌曲调优美动听,常用的唱调一般有四、五种,有的高昂粗狂,有的悠扬柔和。歌词的内容极为广泛,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风土人情,大部分是歌手即兴成歌,随口对答,比喻巧妙,语言生动。比较有名的有渠黎渠笃、渠旧咘沙、东罗、柳桥等歌坡。
丰收节
丰收节又名“十成节””八成节“。扶绥县农村在农历十月过丰收节,丰收节起源的年代很难推考,但从清朝后已十分盛行。
过丰收节,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日子。中东镇一带壮族在农历十月初十过节;新宁、龙头、东门、柳桥、山圩等乡镇壮族则在农历十月初九至二十九日择一天过节;西长村及扶岜村巴料屯壮族则在农历十月二十日过丰收节;山圩镇那派村过丰收节,壮话称“扫湖塘”(扫禾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以后举行;东罗镇客兰村丰收节又称“良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后的第一个丑日举行。
农民们把丰收节作为仅次于春节的节日来过。因为此节是在农闲时,所以特别热闹。农民们从早到晚杀鸡宰鸭,甚至杀猪杀羊的等,菜肴甚多,邀请亲朋好友到家中聚餐,划拳畅饮,十分隆重。即使是陌生的过路人,只要碰上了都可以坐下来参加宴席。有的农户过丰收节还祭拜祖坟,祈求来年再获丰收。
渠仔同心节
渠仔“同心节”原为“开斋节”,起源于民国初年,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渠仔最早建村于明朝中期,到清朝末年时已有一定的人口规模,但由于连年战乱、疾病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最终没落,村民四处逃散,流亡四方。
直到民国初年,当地国民政府对外“召耕”,最初有27户人家从外地迁徙而来,组建了新的渠仔村,渠仔新村属于移民村庄,村民来自全县各地,历经近百年发展,目前全村有210户共720人,全村有30多个姓氏,是一个典型的多姓氏、多族系和睦相处的村庄。
建村初期,村民为了更好地联络感情,庆祝一年好收成,每当金秋季节,全村人都要戒斋七天,同时选出10名壮汉到土地庙静坐,请来道师做法事,待到七天后才开斋,开斋当天,全体村民齐聚晒场,一起操办丰盛的晚餐然后觥筹交错、共述乡情,还请来龙狮助庆,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平安幸福,这一天叫做“开斋节”。
2012年起,由于渠仔各项事业得到很大地发展,村民自发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开斋节”活动,分享“百家宴”,使“同心合力,梓里增华”的渠仔精神得到充分体现,为此,把“开斋节”改为“同心节·百家宴”。
左江采茶舞
左江采茶舞为壮族民间节庆舞蹈,又名“壮采茶”,普遍流传于崇左壮族地区,主要是江州区以及扶绥县、龙州县。
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反映人们的劳动和爱情,表现人们的欢乐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清光绪年间开始有传教和表演,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到二月上旬,恭贺新年,庆贺丰收,祈求太平,娱乐大众。
花鼓戏
花鼓戏为传统戏剧,流传于扶绥县昌平乡、中东镇。1943年花鼓戏流入中东镇上余村弄楼屯,第一代、第二代传人陆延章、杨其昌为了糊口,招领本屯村民自排自演。每当春节、中秋节或者有人办喜事都请他们去演出。第三代传人韦连陪,第四传人韦香昆,是现在唯一的传人。
花鼓戏《流衣失子》《花酷少》是新中国成立前从外地流入最早的剧目之一。剧本人物,乐器伴奏,分场次形式表演,一般20人左右。
舞雀
扶绥壮族《舞雀》是“非遗”舞蹈,当地壮语称为“某挪”,是壮族民间传统舞蹈,流传于扶绥县渠旧镇,驮弄村及周边村屯是其中心流传区域。
扶绥当地惯称白鹭为“雀”,故而《舞雀》又名为“白鹭舞”,是当地壮族在春节、婚礼、贺寿等喜庆日子用于庆贺的舞蹈,表达祝福吉祥之意。
《舞雀》发源、流传在驮弄村已有一百多年。《舞雀》在扶绥当地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它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文化记忆,从侧面反映了当地人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景象,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唱春牛
唱春牛,当地群众俗称“唱梅屈”。在扶绥县起源时间约在三百年前,流传在山圩、东门、柳桥、昌平等地。
唱春牛原本是拟兽道具民间歌舞,内容最早是颂扬耕牛在一年中为农家丰收做出的贡献。后来发展成为戏剧形式,内容逐渐汇进庆贺五谷丰登、祝愿风调雨顺、歌唱社会主义新风尚等内容。
唱春牛曲调主要是采用左江采茶曲子,并吸收彩调、师公戏等成分,其道白和唱词有的采用平话、白话、也有采用壮话等语言,形成了有本地民族特色的民间唱春牛戏。
原来扶绥有这么多的民俗风情
你都知道几个呢?
扶绥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的下辖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崇左市东面,扶绥有“五乡之城”。“上龙之乡”、“白头叶猴之乡”、“甘蔗之乡”、“剑麻之乡”、“瓜菜之乡”的美誉。扶绥县经济发展水平一般,2020年GDP总量为169.37亿元,G
2015年,随着扶绥县新汽车站建成投入运营,旧的汽车站也同时关闭了。这几年,关于扶绥县中心城区的旧汽车站一带如何开发,扶绥县也启动了相应工作,完成部分拆迁安置,但是旧汽车站以后建成什么项目,一直都没有见报道。此前有人在人民网留言,建议把旧客
广西黄金周假期,游人如织,堪比春节。这次小编为大家推荐具有扶绥县东门特色的秀丽风光,可以自驾到东门观光旅游。一、东门集镇扶绥县东门镇地处南宁市和崇左市之间的中心地段,是全国重点镇、自治区小康示范镇、广西特色工贸名镇。二、六头村六头村是享誉区
为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禁毒意识、反电信诈骗能力,提升全民持续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信心决心,在第34个国际禁毒日即将到来之际,结合当前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我为群众办实事”重要内容,6月11日,扶绥县在县文化广场举行“禁毒害·反电诈·扫黑恶”专项
#南宁头条##南宁爆料#7月,南宁南北两个方向的高速建设出现鲜明对比。北向方面,7月1日,原定4年通车的柳州经合山至南宁高速公路(新柳南高速)提前通车,五塘喜提新道路;南向方面,原定于同一天通车的沙井至吴圩高速公路(沙吴高速)仍在施工,扶绥
随着广西和南宁市提出要打造强首府战略以及南宁空港经济区的发展战略的提升。这些发展战略最大的辐射影响是哪个地区呢?不是南宁市的隆安县、宾阳县,也不是横州市。而是崇左市的扶绥县。这几年,得益于南宁市空港经济区的规划发展,扶绥县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来关注返乡。春节的脚步日日临近,也让不少想回家或者真有需要回家的群众日日焦心。明明大部分人的出发地和目的地都是“低风险区”,国家也对“返乡人员”做出定义:特指在春节期间返回农村地区的人员。那么普通民众回到县城或者市区,应该就是按照防疫要求做
新华社南宁9月23日电 题:广西扶绥:三大园区撬动工业发展 担当作为争创县域标兵新华社记者王军伟、卢羡婷面对资源缺乏、工业基础薄弱的县情,近年来广西崇左市扶绥县,以“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力争上游,大胆提出争创全区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的目标,县
扶绥县法院宣判一起涉恶势力犯罪案件 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取得新突破,持续强力震慑黑恶犯罪,有效回应人民群众对专项斗争的期待。2019年12月18日,扶绥县人民法院依法对涉恶势力犯罪的被告人黄向松
同正县,一个现在广西境内曾经出现过的县名,一般认为的历史,他始于1914年,止于1951年!位置就在现在崇左市扶绥县范围内。在1951年7月,扶南、同正、绥渌三县合并,最初取三地名字中的一字,新县名为扶同绥县,这也是当年行政撤并时的取名规则